2025年5月南宁股票配资,一则关于网文作者任平生的消息引发热议。
这位笔名“任平生”的网文作者因八年前创作的一部小说被读者指控“厌女”,不仅遭受网络暴力,甚至被“开盒”,全家遭到骚扰。
这一事件将网文作者的生存困境推至公众视野。
当文字成为“罪证”,当创作自由遭遇极端审判,这个曾经被贴上“自由职业”“高收入”标签的群体,为何逐渐沦为“高危职业”?
任平生的故事始于2024年11月。
彼时,她八年前创作的一部言情小说突然被翻出。
书中男主因情史丰富被部分读者称为“烂黄瓜”“公交车男”,而女主“清白专一”的设定则被解读为“厌女”。
一名极端读者在小红书、微博等平台多次@任平生,公开其真实姓名、家庭住址,甚至以她妹妹的名义在政务平台举报。
此后数月,任平生和家人不断接到骚扰电话,生活陷入恐慌。
她在微博写道:“无妄之灾四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件事,有时候荒谬到我的肉体和灵魂分离。”
评论区也是恶意满满。有人称任平生是“极端仇女的烂黄瓜男宝妈作者”,认为她被“开盒”是“活该”,甚至获得52人点赞。
任平生的遭遇在网文作者圈早已稀松平常。
另一位作者周茜因被举报“侮辱女性”而被迫删除所有作品。
尽管她的小说中“连女性角色都没有”,但举报者还是开盒了她的个人信息,导致她不得不购买防腐蚀面罩、灭火器等装备参加漫展,终日生活在恐惧中。
这类事件的背后,是近年来网文圈兴起的“爱女文学”浪潮。
2019年后,随着上野千鹤子《厌女》等理论普及,读者开始用“厌女”标准审视作品。
例如,男主若有性经验会被斥为“脏”,女主依赖男性则被批“雌竞”,甚至“英雄”“甲方爸爸”等词汇也因隐含“男权”意味遭抵制。
部分读者将文学批评异化为道德审判,通过举报、网暴甚至违法手段迫使作者“退圈”。
清华大学学者薛静指出,这种趋势源于读者将现实中的性别焦虑投射到网文中,但极端化后演变为“事无巨细的审判”,反而扼杀了创作多样性。
甚至在当下的风气之下,网文作者都成了高危职业,不仅挣钱少,还得随时准备出意外。
“开盒”已成为网文作者最深的恐惧。
任平生报警后,警方虽锁定举报者手机号,却因匿名技术难以追责。
晋江文学网作者许珊坦言:“我每一天都在为被开盒做准备。”
这种不安全感迫使作者隐藏笔名、避免社交,甚至像周茜一样“全副武装”出行。
此外,网文行业呈现极端收入分化。
头部作者如《玄鉴仙族》季越人年入百万,但新人作者签约率仅10%-20%,多数人月收入不足千元。
以某平台为例,作者每千字稿费仅2分钱,日更1万字、100人订阅的情况下,日收入仅20元。
全职作者徐旺坚持日更近万字两年,最终因收益微薄停更删号:“几十万字写完,到手也就百来块。”
身体方面的问题也在纠缠着网文作者们。长期伏案写作导致网文作者普遍患有颈椎病、腱鞘炎、失眠等职业病。
2012年,两位写手青鋆和风天啸因癌症和过劳相继去世,引发网文作者是不是“高危职业”争议。
尽管有作者辩称“日均工作2小时”,但唐家三少等大神的“十年不断更”纪录背后,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强度。
为规避风险,作者被迫遵循“爱女写作纲要”:不写有性经验的男性、禁止“雌竞”、女主必须独立自强等。
晋江作者刘依婷因塑造“开黄腔”的男性反派被骂“恶心”,不得不暂停创作。
这种“自我审查”让许多作者感叹:“像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。”
有文学相关的专业人士呼吁:“网络文学不能只追求IP变现,必须保护作者的尊严与创造力。”
任平生的故事撕开了网文行业的华丽表象。
当文字不再是自由的载体,当作者因虚构情节遭受现实攻击,这个行业亟需回归理性:
平台需完善作者保护机制,读者应学会区分文学与现实,而社会更需警惕以“正义”为名的网络暴力。
或许如学者薛静所言:“网络文学的真正危机,不是赚不到钱,而是失去讲述复杂人性的勇气。”
参考资料
1. 腾讯新闻:《网文作者因八年前小说被开盒,全家遭骚扰,评论区竟还有人叫好》
2. 东方财富网:《“00后”写网文年入百万 个例背后的现实:入不敷出、无人问津、无奈弃更》
3. 北京文艺网:《810万写手与转型中的网文产业》
4. 知乎问答:《网络写手的现状究竟如何?》
5. 每日经济新闻:《“00后”写网文年入百万的个例背后》
6. 四川省作家协会:《何弘: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》
7. 360doc个人图书馆:《网络作家现状:收入差别大 健康问题多》
8. W10论坛:《网络写手已成高危职业?同行称多因个人心态》
9. 小说论坛:《网络作家现状:收入差别大 健康问题多》
10. 密西沙加华人网:《网络写手是否已经成为\"高危职业\"?》
(小可 老A)
要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